“按揭断供”究竟意味着什么?最近几天国内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争吵不休。其实这没什么好争吵的,简单一句:这意味着市场开始以最悲壮的方式“自断经脉”了,从市场本身来判断,这也是一个产业膨胀到不可收拾后的一种“自我遏制”行为,类似北欧一些地方,每隔几年蛤蟆都会因为数量太多而自觉成群结队投海自杀,以重新恢复当地蛤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关系。
我对房地产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感到悲凉——尽管多年来很多人都一再告诫参与这一市场的各方要遵循经济规律,要对经济规律有敬畏之心,要从社会实际承受力来评估房价,调整政策和市场资源配置。但最后的结果是,现实利益各方对这类告诫置若罔闻,自以为权力(含资本权利)在手,我行我素。
但经济规律有它的客观性,利益集团粉饰太平,甚至不惜以大量“违法、违规手段”维持房价走高的结果,是市场在按照警告者当初判断的方向一步步走下去——国内居民购买力下降,外贸依赖度直线上升,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,其他产业资金快速进入地产市场,社会运营成本增加,生活必需品上涨,其他领域企业破产加快,商品房成交量下跌,房价下跌,高位接盘者断供,金融风险最大化。
我更感悲凉的是,即使市场已出现这样具有必然性的“悲壮信号”后,一些利益关涉者依然不知自省,发出的声音居然是要挟政府“救市”,以继续维持“高房价”,并威胁若不如此“银行会死在开发商前头”。因在南宁与开发商公开打情骂俏而“出了恶名”的董籓,前几天还在“真诚”地重复几年前那些弱智汉语,“房地产市场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,一旦楼市垮了,我们中的一员,或者是我们的亲朋好友,就有可能会失业。所以大家不能抱着一副看热闹的心态”。
关于房地产与一个经济体的关系,我曾给一个该行业从业人员作过一个简单比喻:
一个经济体可以看作一辆多轮汽车,它的每个轮子都代表一个产业,一般情况下,这个车的轮子转的愈快,会被认为发展的愈有成效。而且,如同机动车那样,在每个轮子都正常的情况下,这个车的速度是由最快那个轮子决定的(注:它的最佳状态是每个轮子的运转速度大体差不多)。
但是,在中国经济的现实中却是,房地产那个轮子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60迈,而其他产业的轮子只有150迈,甚至80迈。车在房地产这个轮子的拉动下,维持的速度是260迈,并被认为“为该车高速前行立下了汗马功劳”。
可是,其他被迫跟上这个速度的轮子,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过度磨损(也就是行业发展困境):发展空间受挤压、需求市场萎缩、产品被迫扩大出口、成本上升、价格上涨、为房子贷款焦虑的房奴大量诞生、企业破产加速等等。
对这辆车而言,虽然按照房地产提供的速度运转,看起来获得了“高速前进”的“卓有成效的发展”。但这个速度是不可持续的,是以那些转的慢的轮子加速磨损获得的,如果不调整,任由事态持续,这些转的慢的轮子总有被磨破的那一天,一个轮子磨破,也许车还可以狂奔,两个轮子磨破了呢?大部分轮子都磨破了呢?车还能前进吗?车速会愈来愈慢,并总有一天会被自己的重量压塌在地无法动弹,而“这一天”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——中国经济总体崩(ben)溃。
这个比喻很容易理解,这就是房地产和中国这个经济体之间的宏观关系。
“断供”是怎么发生的?按照目前国内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(含媒体等社会资源)方式,出现“断供”(我相信“断供案例”未来会在国内很多城市蔓延)大致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:涨价——投机资金大量进入——更大量楼盘入市——达到市场峰值——市场交易量逐渐下降——更多新楼盘继续入市——市场用尽手段扛住——终于扛不住了:降价——跟风降价——力图力挽狂澜——继续降价——无可奈何地选择断供。
房价是否合理,与当地实际购买力一定会有一个比值,这是个经济上的一个常识,但很可悲,如此简单的道理,整个行业的实际操控者都听不下去,任由房价一路高挺长达数年。甚至为了维持这个高价局面,深圳房地产交易市场出现了“高达6成的违规违法交易”。但有句话说的好——既然是泡沫,总会有破灭的一天。只要这个“价格高于社会实际承受力”的格局一旦形成,再强大的外力,也只能延缓价格破灭的速度,而无法改变其崩盘的结局。而且,在高位支撑的时间越长,所耗费的社会财富会愈多。
所以,这个情况下去救市,既是“飞蛾扑火”,又是“助纣为虐”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